五常市人民政府欢迎您!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建设 >> 人大政协 >> 政协专题

政协专题

市长辛敏超在政协五常市第五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说明

发布时间:2014-01-04 点击数: 记者:信息员

1388803324754.JPG

——在2014年1月3日政协五常市第五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
     五常市人民政府 市长 辛敏超
 
各位委员: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协商讨论。    
 
2013年工作简要回顾
 
2013年,是我市科学应对新形势,直面挑战,奋发有为,各项工作实现历史性突破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富民强市为引领,深入实施“依托哈尔滨,打造新五常”发展战略,一心一意惠民生,尽心竭力谋发展,全力推进“生态、创业、活力、宜居”之城建设,市域经济保持强劲发展态势,圆满完成了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坚持不懈抓经济、促转型,跨越发展的竞争力显著增强
——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经济运行实现总量与质量同步提升。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28亿元,增长15.5%。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88亿元、102亿元和138亿元,分别增长7.5%、27.7%和14.5%。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5.6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9亿元,分别增长21.8%和3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2亿元,增长32%。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增长15%。继续保持哈尔滨市县域经济综合排名第一的位置,经济总量、工业发展、财源建设、民生工作四项指标全部进入全省十强,省级十强县位置更加稳固。
——经济结构更加优化。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达到4.8%,工业增加值占GDP的29%。三次产业构成由28.8:29.2:42发展优化为26.8:31.1:42.1,经济运行稳定性、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编制完成《五常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成雪乡公路山河绕城段,华藏寺竣工落成并全面开放,休闲度假游、生态观光游、乡村体验游方兴未艾。金融、商贸、物流等三产服务业日趋活跃,就业岗位不断增加,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亿元,增长16%。
——人均收入稳步提高。全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8.2亿元,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6738元,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2035元,增长17%。兑现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津补贴承诺,三年累计每人月增912元。落实住房公积金政策,人均月增288元,使发展成果更多的惠及人民群众。
二、坚持不懈抓园区、上项目,跨越发展的支撑力显著增强
——工业经济迅猛发展。全年预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00.2亿元,增长75.8%,实现全口径工业增加值95亿元,增长29%。加大骨干企业扶持力度,实施工业技改项目81个,完成投资83亿元。葵花药业集团快速发展壮大,品牌价值、财政贡献持续提升;哈特、松鹤、好门面等企业保持强劲发展势头,甬野拖拉机、中铁二十二局等企业建成投产,北大未名药业、街上缘食品、美君药业等超亿元企业快速建设。全市新增规模以上企业52户,总量达到150户,预计实现增加值58亿元,增长53%,工业经济增速位居哈尔滨市首位,支撑力显著增强。
——产业项目加速集聚。全年谋划项目210个,总投资500亿元,新开工产业项目80个,完成投资62亿元,建成投产38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5个,10亿元以上项目3个。33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6.9亿元,占年度投资的116.8%。产业项目建设再次获得哈尔滨县(市)第一名,在全省产业项目三年决战中名列前茅,我市作为哈尔滨春季产业项目开工、全省秋季产业项目推进会现场,获得高度肯定。
——工业园区迅速崛起。编制完成园区总体规划、控详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基础设施规划,成功通过环评、安评。投资1.4亿元,实施道路、排水、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四纵八横”42公里道路交通网络,实现规划区域全覆盖。哈尔滨市专项支持牛家工业园区8000万元,启动“滨南路”建设,打开了融入哈南区域发展通道。银行、公安、交警、电业、工商、税务等部门设立常设机构,15个审批部门进驻园区服务中心,为产业集聚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全年新开工产业项目45个,投产和在建企业达到119家,初步形成装备制造、食品、制药、木制品四大主导产业。“一区三园”预计实现产值112亿元、税金6亿元。省委专题形成《五常牛家工业园区是如何快速崛起的》调研报告,省、市领导作出重要批示,作为先进典型在全省推广。牛家工业示范基地成功晋升为近10年来首批省级经济开发区。
——招商引资质量明显提升。全年引进项目58个,合同签约额162亿元,其中超亿元项目13个,京旗源酒业、竞泽医药、华润五丰、台湾高宇木门、鑫瑞人防等22个项目实现当年引进、当年开工建设。大连环嘉集团投资超50亿元,建设哈尔滨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当年纳税5000万元,结束了我市无超大项目的历史。招商引资工作保持哈尔滨县(市)领先地位。
三、坚持不懈抓三农、促增收,跨越发展的驱动力显著增强
——现代农业高标准推进。战胜低温、洪涝等自然灾害,粮食总产增长7.5%,连续八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南稻北菜”深入推进,新增水田10万亩,达到210万亩,建设2万亩高科技水稻核心园,流转土地1.7万亩,全部建成单体1万平方米标准方条田,道路、渠系、智能化暗排暗灌等配套工程同步推进,标准化水平大幅提升。建成省内最高标准智能化蔬菜育苗中心,蔬菜总面积达到22.9万亩。建设3处5万亩玉米大垄双行示范区,实现质量效益双提升。“粮牧换位”步伐加快,畜牧业实现产值41亿元,增长12.8%。坚持深翻、远翻、应翻尽翻,高标准完成深松和机械整地75万亩,秋整地实现历史性突破,名列省和哈尔滨市第一。今年全省旱田春耕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农业生产代表全省接受汪洋副总理视察,彰显了农业大市地位。
——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新建水稻智能化育秧工厂8处,标准化大棚小区64处,建设水稻良种试验基地7000亩。新建构造物工程172处,维修灌溉工程196处,修复水毁拦河坝4处、堤防14处。实施土地整理16.8万亩,渠系硬化125公里,建设标准粮田15万亩。组建大型农机合作社21个,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17.2万千瓦,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3.3%。
——产业化水平大幅提升。东方、葵花阳光、金福粮油等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全市国家级绿色食品基地达到150万亩,有机食品基地10万亩,绿色有机食品认证企业达到155家,绿标100个,有机食品标志130个。培育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680个,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58万亩,落实水稻订单210万亩。转移农村劳动力17.1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21亿元。预计实现农业总产值106亿元,增长7%。
四、坚持不懈抓城乡、强配套,跨越发展的承载力显著增强
——城市建设加速升级。围绕建设中等规模城市,完成城乡开发建设41万平方米,实施棚改项目2个,改造面积2.3万平方米,五常镇城区面积扩大到26平方公里,人口达到23万。新建改造城区道路30条16万平方米,实现街巷道路硬化全覆盖。投资1亿元,建成全省县级单体最大的金山生态公园,拓展休闲空间。投资15亿元,实施北国温泉小镇建设,拉动北部新区。投资2.7亿元,实施亚臣中学和亚臣小学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投资1.5亿元,建设日供水5万吨新水厂,让市民吃上磨盘山水。投资2429万元,新建供排水管网15.9公里。投资1238万元,新建改造供热管网15公里,新增集中供热面积76.5万平方米。
——城市品位大幅提升。全面加强城市综合管理,街路普扫保洁率、洒水降尘除燥率、垃圾日产日清率均达100%,城市环境更加整洁。拆除违章违法建筑8000平方米,取缔违章经营69处,市容市貌规范有序。新增绿化4.9万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2%,成功通过省级生态市验收。新建2座城区水冲式公厕,免费为市民提供便捷服务。新装更换路灯165盏,楼体亮化90处,主要街路全部实现高标准亮化。
——城乡建设统筹推进。完成小城镇开发8万平方米,建设四星级以上新农村示范村13个,新增自来水用户34513户,村屯绿化23万平方米。实施扶贫开发项目17个,建设农村新型能源11处,新修农村公路100公里。牛家工业重镇、拉林产业强镇、山河商贸大镇,小山子、冲河、沙河子旅游名镇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城镇化率达到36.1%。
五、坚持不懈抓民生、促和谐,跨越发展的凝聚力显著增强
——惠民实事全面推进。在年初承诺37件惠民实事基础上,实际完成42件,总投资16亿元,其中市本级财政投资5亿元,解决了群众关心的交通、就学、就医、住房、饮水等热点难点问题。
——社会事业均衡发展。新建改造中小学校舍7所,幼儿园7所,就学条件明显改善。全面实施10类4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261个行政村实现甲级卫生室全覆盖,疾病防控救治水平不断提高。全面实施12项免费计生服务,发放政策性奖励扶助资金502万元。推进数字电视网络改造和转换,城乡数字电视用户超过10万户。完善拉林副都统衙门配套设施建设,杏花山革命烈士陵园、南土城古城遗址等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社会保障日趋完善。新增城镇就业8165人,发放城乡低保9961万元,城乡居民参保18.2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面逐步扩大。全面实施农村基本养老金制度,为7.8万城乡6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养老补贴5148万元,排名全省第一。救助大病对象2129人,发放救助金1417万元。改造农村泥草房4038户、危房2389户,发放廉租房补贴3650户。
——社会治理成效明显。“1+3+N”模式更为完善,建成五常镇、山河镇、拉林镇4处标准化社区服务中心,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社会治理创新迈出新步伐。健全“平安五常”工作机制,打击犯罪成效显著,防控体系日趋完善,群众安全指数达到98.9%,创历史最好水平。我市被评为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市。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各项指标大幅下降。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得到加强。
六、坚持不懈抓政风、提效能,跨越发展的公信力显著增强
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省委省政府九项规定和哈尔滨市委十项措施,市政府班子成员及各组成部门全部更换成达标车辆,取消首届中国五常稻米节、撤县设市20年庆典等活动,各类文件简报下发同比下降16%,公务招待费下降18%,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用下降19%。自觉主动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全年接受人大视察和执法检查15次,政协视察和调研11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215件,办复率达到100%。高度关注人民群众合理利益诉求,妥善处理信访案件,积极化解历史积案,有效解决了农民工工资、回迁安置等问题。政府应急处置能力明显增强,成功抵御历史罕见特大洪灾和特大暴雪袭击,取得人员无一伤亡、城乡安全有序运行的全面胜利。强化审计监督,完成审计项目57项。强化行政监察,查处违纪违法案件87件。 
统计、物价、档案、地震、气象、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国防教育、双拥和民兵预备役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2013年,在五常的发展史上,给我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历史首次接受国家领导人的视察,在发展境界上更加豪迈自信;历史首次同时接受省和哈尔滨市产业项目检查,在发展方向上更加坚定不移;历史首次成功协助组织大规模宗教活动,在复杂任务面前更加从容自如;历史首次战胜了罕见的洪涝、冰雪灾害,在困难面前更加众志成城。这些“首次”,记载的是五常人忘我拼搏的奋斗史,描绘的是五常人传递正能量的中国梦,唱响的是全市人民团结奋进的最强音!
过去的一年,最让我们感激的,是市委的统揽全局、坚强领导。是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大力支持,使我们更加坚定发展信心;最让我们感动的是,全市各级干部敢于担当、忘我工作,在岗位上付出了诸多辛勤和汗水;最让我们感谢的是,全市人民、社会各界、各驻五单位,围绕大局、共谋发展,形成了强大合力。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五单位、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五常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还很突出。主要表现为:经济结构不优,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压力大;产业层次不高,产业链条短,重大产业项目支撑作用仍不明显;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压力加大;第三产业规模小,潜在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城乡公共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城镇化建设水平不高;社会事业建设相对滞后,与群众的期望还有差距;经济发展环境不够宽松,一些党员干部服务意识不强,“四风”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存在。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在理性面对中统一思想,在克服困难中再造优势,在创新实干中加以改进。
 
2014年主要工作任务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是我市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关键一年。我们必须正确研判形势,抢抓发展机遇,奋力开拓前行。按照市委五届三次全会战略部署,市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为契机,按照省委和哈尔滨市委的工作要求和部署,大力弘扬“诚信、包容、创新、超越”的五常精神,坚定不移实施新战略,着力推进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园区建设、现代农业、旅游产业、城乡建设、民生工程实现新突破,奋力开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新局面。
2014年经济社会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68亿元,增长12%;全口径财政收入18亿元,增长1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3亿元,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72亿元,增长30%;工业增加值实现118亿元,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05亿元,增长1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2%以内;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3.5%,加快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在全省十强县中争先进位。
同时,投资23亿元,其中市本级财政直接投资6亿元,竭力为人民群众办好30件惠民实事:
——推进城乡房屋开发建设100万平方米。
——投资1150万元,新建银荷路1300延长米。
——投资850万元,新建福熙路640延长米。
——投资600万元,启动西郊铁路平交路口建设,破解交通瓶颈。
——投资4060万元,完成政法路、北环路、亚臣中学路续建工程。
——投资840万元,完成10条巷路3.5万平方米升级改造。
——投资580万元,安装路灯300盏。
——投资300万元,铺装改造步道板5万平方米。
——投资6150万元,改造农村泥草房9000户,危房2100户。
——投资1188万元,维修受灾房屋30户,重建受灾房屋406户。
——投资520万元,发放廉租房补贴3200户。
——投资680万元,开展第二批“一走三进”进社区活动,完成47个老旧小区升级改造。
——投资4800万元,完成新水厂管网配套及老城区旧管网改造。
——投资2.7亿元,完成亚臣中学、亚臣小学续建工程。
——投资3000万元,实施城区绿化工程,其中移植大树2000棵。
——投资400万元,免费为残疾人提供医疗设施和康复服务1000例。
——投资1135万元,新建改造9所农村学校教学楼。
——投资1088万元,新建改造9所乡镇中心幼儿园。
——投资1050万元,新建职教中心实训楼,年培训新型农民6000人。
——投资990万元,完成6所乡镇卫生院升级改造工程。
——投资2081万元,实施11类43项公共卫生免费服务。
——投资200万元,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12项免费技术服务。
——投资2450万元,实施村屯道路改造工程。
——投资3800万元,实施百村饮水安全工程。
——投资2700万元,实施山河灌区渠首建设工程。
——投资2600万元,实施水毁修复工程。
——投资6000万元,实施17个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投资3000万元,实施城市污水排放管网改扩建工程。
——投资260万元,实施城乡“天网”工程配套建设。
——投资3200万元,建设农村公路80公里。
市政府始终把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作为最终目标,为了全市百万人民生活得更美满、更幸福,我们将鞠躬尽瘁、奋力拼搏,哪怕面临再多的压力和困难,我们也将义无反顾,在所不辞!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突出抓好七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推进产业项目提档升级,奋力在积蓄发展后劲上下功夫、求突破
把产业项目作为加快发展的总开关,紧紧抓住全省新一轮产业项目建设机遇,全面推进产业项目建设,不断积蓄发展后劲。
——提升项目谋划层次。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我市产业定位,超前谋划项目,储备一批带动能力强、成长性好、附加值高的大项目,确保项目总量增长30%。加大项目争取力度,积极对接上级部门,最大限度争取项目资金。围绕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实施葵花GMP改造、哈特比利时啤酒生产线等技改项目,推动华雨等有规模、有品牌、有市场的企业嫁接改造,增强企业发展活力。优化整合存量资源,谋划生成新项目,推进非公经济发展壮大。
——提高项目引进质量。健全招商引资工作机制,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兑现奖惩,形成市级班子带头、乡镇部门联手、专业队伍主动、干部群众参与的全民招商格局。集中开展“招商之冬”、“开工之春”活动,开展点对点、面对面招商。突出招商导向,立足五常资源禀赋,围绕园区主导产业,盯住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以商以企开展链条式招商,做大做强产业群体。突出招商策略,对接科研院所合作招商,借助商会协会群体招商,对口联络上级部门借力招商,利用异地经济政策协作招商,发挥乡情友情以情招商,提高招商实效,扩大招商成果。突出招商重点,面向全国、瞄准沿海、对接哈尔滨,聚焦国际国内500强、行业百强,着力引进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带动力强的超亿元项目,争取10亿元以上大项目落户五常,提高招商质量。全年引进项目100个,签约额达到150亿元,超亿元项目50个。
——加快项目建设速度。坚持签约项目早建设,建设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早达效,加快推进街上缘食品、北大未名、美君制药等16个在建项目建设,投产率达到100%;推进大连环嘉、广西联壮等36个签约项目开工,开工率达到80%,投产率达到50%以上。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不少于30户,实现建设产业项目100个、完成投资100亿元的“双百目标”,继续保持产业项目建设强劲势头。
二、进一步推进园区建设提档升级,奋力在产业集群发展上下功夫、求突破
以争创国家级园区为目标,全力加快牛家园区建设,为产业集群发展打造更坚实平台。
——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按照“四有四集中”原则,加大投入,启动集中供水厂、污水处理厂建设和热源厂规划设计,解决园区供排水和集中供热问题。推进道路、管网、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实现“七通一平”。规划启动保税库建设,提高园区经济外向度。完成“滨南路”五常段建设,推动牛家至平房段建设,实现与哈尔滨经开区全线贯通,与哈南区域发展深度融合,借力发展。推进与双城周家、阿城杨树的区域发展总体规划,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加强与牛家小城镇建设统筹规划,推进配套功能服务区建设,促进产城融合,实现同步发展。
——加速园区项目集聚。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做好土地、环评、项目审批等前期准备工作,推动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牵动力强的大项目向园区聚集,实现项目建设由注重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变。全年完成土地收储100万平方米,新开工项目50个,建成项目150个,实现产值100亿元,税金3亿元,带动就业1.5万人。以五常、拉林、山河中小企业园区为平台,吸纳中小企业入驻,形成规模效应,孵化培育大项目,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强化园区服务保障。进一步强化“您带项目资金来,剩下事情我们办”的理念,实行项目包保责任制,市级领导包企业,部门、乡镇包项目,做到包开工、包建设、包投产。实行代办制、联办制、奖惩制、驻厂服务制和问责制,设立园区改善环境督办室,对影响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的部门和个人,追究问责,严查严办。
三、进一步推进现代农业提档升级,奋力在农民持续增收上下功夫、求突破
立足农民持续增收、农业提质增效,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安全农业,全面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全面落实两大平原改革试验任务,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打造农业强市。
——打造优势产业基地。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统领,加强优势产业基地建设。实施扩稻工程,新增水田10万亩,总面积达到220万亩,建成100万亩示范带、20万亩核心区、2万亩高科技核心园,打造全国一流水稻示范区;实施粮改菜工程,完善设施蔬菜配套,新增露地菜2万亩,实现露地蔬菜规模化、设施蔬菜园区化发展;实施旱田高产示范工程,玉米大垄双行扩大到50万亩;实施畜牧业提升工程,新建高标准牧业规模养殖场(小区)12个,规模化养殖达到70%以上。
——做强做精稻米产业。加强水稻良种研发和提纯复壮,建设良种繁育基地1万亩,保证后续种源;实施水稻病害统防统治,全面落实大棚早育苗和常年促早熟措施,确保水稻安全生产,解决稻花香二号成熟度低、质量下降问题;完善管理机制,加强生产环境和市场监管,保护五常大米品牌;深度开发米糠油、谷维素等高附加值产品,延长产业链条;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优质稻米资源向大企业、大集团集中,打造百亿产值、亿元税收的稻米产业旗舰。
——完善农业综合配套。新建水稻智能化浸种催芽基地9处,标准化大棚小区37处,建成水稻物联网管理中心,推进农业标准化;推广以地入股、代耕代收等新机制,规模经营面积发展到92万亩,推进农业规模化;实施17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3处中型灌区续建节水改造,加快拉林涝区一二排干清淤补堤加固,增强防洪排涝能力,推进农业水利化;更新完善大型农机合作社机械装备,推广应用先进农机具,推进农业机械化;推进技术创新,促进农业科技由产中向产前和产后延伸、由单项攻关向综合组装转变,推进农业科技化。
——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抓住国家实施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机遇,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总抓手,综合配套七项改革试验任务,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到400万亩,粮食和畜产品加工量达到200万吨,先进农业技术入户率达到100%。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优化资源配置和要素组合,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和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带动农户覆盖面达到50%以上。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系,新建村级金融便民服务中心100个,实现261个行政村全覆盖,农业保险覆盖面扩大到220万亩。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加快农技推广服务合作化、社会化进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70%。推进水利建设与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节约利用和有效保护,水田节水控制灌溉面积达到20万亩。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创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整体推进示范县、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建立完善粮食生产和生态补偿机制等支持保护政策体系,所有涉农资金全部整合投入到两大平原改革试验项目上,推动改革试验顺利进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四、进一步推进第三产业提档升级,奋力在增强发展活力上下功夫、求突破
——加快发展旅游业。围绕全市旅游总体规划,加快旅游资源深度开发。依托历史文化遗存,打造京旗文化旅游区;依托凤凰山、龙凤山,打造生态观光旅游区;依托现代水稻示范区和设施蔬菜基地,打造特色农业旅游区;依托华藏寺、历母山寺,打造宗教文化旅游区;依托北国温泉,打造休闲度假旅游区;依托朝鲜族、满族特色,打造民俗风情旅游区。加快旅游产品开发,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叫响“大美龙江、美在五常”旅游品牌,凝聚旅游人气,提高旅游市场占有率。
——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推进华润医药物流、农产品集散中心建设,打造加工包装、仓储分销、专业配送区域物流中心。推进北国温泉水城、欧蓓莎国际商业城、中央红超市等城市综合体和大型超市建设,打造商贸流通集散中心。推进标准化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完善配套服务功能,着力发展社区养老、家政中介、信息咨询、技能培训等服务业,引进培育汽车4S店、连锁宾馆、星级酒店,满足群众生活需要。着力发展融资、银行、保险等金融服务,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五、进一步推进城乡建设提档升级,奋力在提升宜居水平上下功夫、求突破
坚持把城乡建设作为承载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载体,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和谐秀美新家园。
——推进城市建设提档升级。按照“36平方公里,30万人口”中等规模城市发展定位,坚持外延拓展与内涵升级并重,同步推进新城开发与老城改造。完成城区开发100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5万平方米,新建改造道路10条,铺装改造步道板5万平方米,满足城市发展需要;启动西郊铁路平交道口建设,破解西部交通瓶颈;推进既有楼体节能改造,促进老城区升级,改善人居环境;完善金山公园配套设施建设,打造生态休闲空间;推进城市供排水管网改造,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加快新水厂设备安装调试,确保五一前开栓供水;继续推进铭奥国际、金座国际、福熙公馆、北国温泉小镇等高档社区建设,加快新城区开发,扩大城区规模,提升城市形象。
——全面加强城市综合管理。加大投入,增添清扫保洁设备和冰雪清扫清运设备,扩大保洁覆盖面。加大城市综合执法力度,加强城乡结合部、市场摊区、露天烧烤、建筑工地环境治理,规范城市建设秩序、经营秩序;加强物业管理,组建50个业主委员会,引进有资质的物业管理公司,实行菜单式服务。开展“一走三进”活动,维修改造47个老旧小区硬件及基础设施。以大树进城为重点,全面提升城区绿化档次,打造5条主题景观街区,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2.6%,亮化、美化同步跟进,做到色彩搭配与环境协调统一,实现“一街一品、一楼一景”。
——统筹推进城乡建设。抓住哈尔滨“两区三县十镇”城镇化试点机遇,启动牛家镇整镇推进试点工作,一期完成四个村屯整合。启动新一轮3个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实施扶贫开发项目16个。继续推进农村公路、桥涵建设和维修,满足农村发展需要。稳步实施改暖、改水、改厕、改灶、改房屋、改环境“六改”工程,打造四星级以上示范村。落实户籍改革政策,有序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城镇化率突破40%。推进与山河屯林业局合作共建,共同发展。
六、进一步推进生态环境提档升级,奋力在持续健康发展上下功夫、求突破
——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对烟尘排放不达标锅炉进行更新改造,坚决取缔改造市区内1吨以下燃煤小锅炉,并网拆除市区热网覆盖范围内小区燃煤锅炉7台,集中供热面积扩大到635万平方米,实现住宅小区全覆盖。全面控制在田间、户外焚烧秸杆,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
 ——突出抓好节能减排。广泛开展节约型单位、节约型企业、节约型家庭创建活动,推进建筑、交通、服务业等领域节能降耗和公共机构节能。将环保指标作为招商引资硬性门槛,严禁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企业进入五常。严格实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拉林河出境断面水质达到规划三类功能要求,城关镇大气首要污染物达标排放。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完成《五常市生态功能区规划》编制。全面开展两河源头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恢复治理,加强拉林河沿河湿地保护工作。加强磨盘山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保证饮水安全。实施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完成造林面积2万亩,提高森林覆盖率,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七、进一步推进民生福祉提档升级,奋力在建设和谐五常上下功夫、求突破
坚持民生为先、民生为大、民生为重的理念,着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在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享受更多红利。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开展城镇灵活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和机关事业编外人员参保补费工作,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加强社会救助平台建设,建成综合福利院,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更健全的社会保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新增养老床位400张。推动各类群体实现高质量就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82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7.5万人次。
——办人民满意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统筹配置优质教育资源,完成亚臣中学、亚臣小学建设,新建改造9所乡镇中学教学楼,9所乡镇中心幼儿园,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解决结构性缺编问题;注重师德师风培养,整治乱办班、乱补课、乱收费行为,营造良好教育环境。健全完善教师校长聘任交流制度,向农村输送优秀师资和艺体人才,妥善安置外来务工人员和城乡贫困家庭子女就学,体现教育公平,办人民满意教育。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城乡医保体系,新农合统筹区域内政策性报销比例乡镇卫生院不低于90%,二级医院不低于70%。健全城乡公共卫生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成市疾控中心和6个乡镇卫生院改扩建,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深入贯彻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加快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乡文化站、文化广场、社区活动中心功能,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深入挖掘、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品牌,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弘扬五常文化特色。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送戏下乡,送书到村等活动,繁荣农村文化生活。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净化出版物市场,营造繁荣有序的文化市场秩序。开展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活动,发展广播电视事业,提高数字电视覆盖率。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继续推行社会治理“1+3+N”模式,新建4个标准化社区服务中心,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完善市区智能交通、公交站点建设,创建公交都市。坚持依法治市,创新完善新型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开展平安家园创建活动,打造哈尔滨地区最平安县(市)。强化基层安全站职能,加大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力度,健全农村消防体系,抓好交通、防火、生产、食品药品等安全管理,切实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矛盾纠纷排查机制,规范信访秩序,推行访诉分离新机制,依法解决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同时,进一步做好统计、物价、档案、气象、地震、民族宗教、国防教育、双拥和民兵预备役等工作。
 
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委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政府全体成员将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引领,全面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心一意惠民生,尽心竭力谋发展,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凝聚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努力建设高效务实、担当有为,人民满意的政府。
——坚持解放思想,始终保持自我变革,创新作为的进取精神。坚决克服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牢固树立创先争优的拼搏精神,只要符合人民意愿、有利于五常发展,就以满腔的为民热情和澎湃的工作激情,大胆试,大胆闯,勇创一流。坚决克服固步自封、因循守旧的思想,牢固树立开拓进取的挑战精神,敢于担当,敢于承重,在创新机制体制、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两大平原改革试验等重大任务上先行先试、一抓到底。坚决克服急功近利、短期行为的思想,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奉献精神,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在产业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生态保护等重点工作上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在城市管理、住房、就医、教育等重大民生问题上敢于触及矛盾、敢于突破创新,全力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坚持勤政为民,始终保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工作作风。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干就干好的作风,切实精简会议和文件,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厉行节约,严控“三公”经费支出,集中财力办大事。坚持少用声音指挥,多用行动引导,深入基层,贴近群众,面对面倾听群众呼声,实打实办好惠民实事。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议必决、决必行、行必果,不推诿扯皮,不讨价还价,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完善工作目标考评责任制,加大督查力度,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以实绩论英雄,不断凝聚崇尚实干、狠抓落实的“正能量”。
——坚持依法行政,始终保持管理科学、服务高效的发展环境。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认真落实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广泛听取人民政协以及社会各族各界人士意见,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和项目,推进审批流程和服务创新,加快企业“先照后证”改革,由注重事前审批向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转变,切实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确保机构编制只减不增,实现权责一致、管理高效。
——坚持从严治政,始终保持清正廉洁、干净干事的良好形象。政府工作人员要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要求,认真查摆解决“四风”问题,坚持勤俭办事,珍惜民资民力,狠刹讲排场、比阔气的奢靡之风,把有限财力用到改善民生、加快发展上。牢固树立廉政底线意识,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一岗双责”,推行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加大财政专项资金监管力度,强化财政投资评审,确保财政资金使用科学合理。加强行政监察,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强化审计监督,发挥审计系统“免疫”功能,抓好重点资金、重点项目、重大投资、重要工程的审计,确保项目安全、资金安全。努力建设一支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公务员队伍,以模范行为取信于民。
各位委员,时代召唤我们奋勇前进,人民期待我们再创辉煌。纵然一路险阻,我们也要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即便创业艰辛,我们也要砥砺奋进,铿锵前行!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以更大的力度、更高的要求、更实的举措,为夺取富民强市新胜利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