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市人民政府欢迎您!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报告

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一)

发布时间:2015-01-20 点击数: 记者:信息员

——在五常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五常市人民政府市长宋泽刚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2014年工作简要回顾
2014 年,是我市有效应对复杂严峻的宏观形势,克服经济下行压力,攻坚克难、创新实干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市委五届三次、四次全会战略部署,坚持思路不变、目标不变、节奏不变,着力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上下功夫,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圆满完成了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坚持聚精会神谋发展,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
——综合实力持续提升。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50亿元, 同比增长12%;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6亿元,同比增长2.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9.6亿元,同比增长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5亿元,同比增长6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2亿元,同比增长14.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843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2717元,分别同比增长10%;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30亿元,增长15.8%;县域经济综合排名继续保持哈尔滨市前列,经济总量、工业发展、财源建设、民生工作四项指标有望继续进入全省十强。
——经济结构日趋合理。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达到4.6%,工业增加值占GDP31.2%。一、二、三产业增加值预计完成92.8亿元、112.7亿元和144.5亿元,分别增长5.6%21%11%。三次产业构成由27.530.342.2发展优化为26.532.241.3,经济运行稳定性、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第三产业长足发展。融合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凤凰山、龙凤山等品牌旅游持续升温,旅游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三产服务业快速发展,全市住宿餐饮服务业零售额实现15.9亿元,同比增长18.7%,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5.9%
二、坚持夯实平台上项目,工业经济实现新突破
——工业经济发展迅速。全年预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24亿元,增长55.5%。加大骨干企业扶持力度,实施工业技改项目57个,完成投资38亿元。葵花药业成功上市,填补了我市企业登陆资本市场的空白,品牌价值、财政贡献持续提升。全市新增规模以上企业50户,总量达到200户,预计实现增加值81.5亿元,增长35%。我市作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推进会、哈尔滨市工业经济运行分析会现场,获得省市高度肯定。
——项目建设成果丰硕。严格落实产业项目建设“质量效益年”要求,全年实施产业项目110个,完成投资110.9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53个。10个省重点产业项目完成投资16.1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132%,产业项目大招商名列哈尔滨县(市)第一。
——经开区活力不断彰显。坚持以提升经开区承载能力为核心,全力打造项目建设平台。全年投4亿元,推进道路、管网、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实现“七通一平”。完成“滨南路”五常段建设,启动了集中供水厂、垃圾处理厂规划建设。规划建设了汽车零部件、食品加工、循环经济、泛家居四个产业园,产业层次不断提升,经开区步入专业化发展轨道。全年新开工项目19个,投产和在建企业达到 128家,经开区预计实现产值54亿元,税金1.3亿元,为打造国家级开发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坚持从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经开区招商门槛提高到1亿元,对不符合产业定位、附加值低,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坚决不予引进。积极参加央企战略合作推进会、民企龙江行、中俄博览会、龙港交流合作等大型招商活动。全年共引进项目38个,签约额88.8亿元,其中18个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华润、LG世界500强企业成功落户,极大提升了经开区产业层次。
三、坚持改革创新强基础,三农工作实现新跨越
——粮食生产再获丰收。深入推进粮食产能提升工程,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到418.8万亩,粮食总产实现46亿斤,位居全省第三,连续九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现代农业亮点凸显。规划建设了100万亩示范区、20万亩示范带,建成2万亩高科技核心园,水稻生产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实施旱田高产示范工程,加快示范区排水、道路等配套设施建设,玉米大垄双行面积达到5万亩;实施蔬菜标准化提升工程,规划建设1000亩露地菜标准化园区,蔬菜总面积发展到22万亩。实施畜牧业提升工程。高标准牧业规模养殖场(小区)达到30个,畜牧业产值达到42亿元,增长9.6%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建设水稻智能化浸种催芽基地26处,标准化大棚小区13819200栋,建设水稻良种试验基地5000亩;新建水利工程构造物182座,维修灌溉工程186处,实施土地平整5万亩,渠系硬化 197公里,建设标准农田20万亩;增加各类农用机械设备3101台,农机总动力达到139.8万千瓦,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6.3%
——农村改革稳步推进。深入推进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的农村综合改革,完成24个乡镇土地确权颁证前期工作,搭建市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开展经营权抵押登记贷款256笔,贷款3481万元。建立农村产权纠纷调解仲裁中心,受理纠纷25起,办结15起;创新农业保险服务,种植业参保面积达到180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43%,我市被列为省级农业保险投保入股合作试点。积极发展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企业发展到400家、合作社3100家、家庭农场24个、专业大户162户,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168万亩,增长15%。初步形成了联结紧密、利益共享的新型农业生产关系,农业生产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
四、坚持建管并重提品质,城乡面貌又有新改善
——城市功能更加完善。以完善城市功能为重点,完成城乡房屋开发100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20万平方米,铺装改造步道板5万平方米,推进铭奥国际、温泉小镇等一批高档住宅小区建设,城市形象不断提升;新建改造城区道路28条,打通金山大街西段、北环路东段断头路,破解城市交通瓶颈,方便群众出行;投资1.5亿元,建成新水厂,城区群众吃上了磨盘山水;开展“一走三进”进社区活动,投入1002万元,完成47个老旧小区的升级改造,群众生活环境不断改善;实施大树进城,在20条主要街路栽植大树2603棵,安装新型路灯300盏,亮化临街楼体178栋,打造高标准景观街道。
——城市运行科学有序。加大综合执法力度,对私建滥建、占道经营、噪音污染进行重点治理,拆除违法违章建筑5600平方米、治理违规占道物流企业4家、露天烧烤和店外经营行为147起。加大环卫设备投入,更换封闭式压缩垃圾车11台、塑料垃圾桶5000个,环卫工人达到580人,城区清扫保洁面积扩大到160多万平方米。环境保洁率、洒水除尘率、垃圾处理率、冰雪清运率均达到100%
——美丽乡村成效明显。全面落实支持乡镇发展政策,推进小城镇棚户区改造、道路、供排水等工程建设,完成小城镇开发7.6万平方米,新建农村公路30.5公里,改造危桥10座,改造农村泥草房、危房8700户,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加快农村环境整治,完成背荫河、常堡、杜家等6个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创建省级生态乡镇2个,生态村23个。
——生态建设扎实推进。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全面开展秸秆禁烧,督促市区供热企业安装节能减排设备。强化投资项目节能评估管理,严把环保项目审批关,大力发展绿色和低碳经济。全年共审批节能项目28个,哈尔滨循环经济产业园被纳入全国第五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我市成功通过省级生态示范市验收,作为全省唯一的县级单位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五、坚持改善民生促和谐,社会事业取得新成效
——惠民实事全面落实。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惠民实事由年初确定的30件增加到32件,总投资24亿元,其中市本级投资6亿元,解决了群众关心的交通、就学、就医、住房、饮水等热点、难点问题。不折不扣落实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待遇政策,全额兑现第13个月奖励工资,津补贴标准达到全省县(市)年人21600元的最高上限。
——社会保障不断加强。落实新一轮再就业政策,新增城镇就业8920人,失业再就业3006人,为3442人次发放社保补贴719万元,为107名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小额担保贷款 535万元;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投资1200万元,建成综合福利院,提高社会养老服务能力;社会保险工作全面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面继续扩大,新增城乡参保缴费20048人,养老保险政策层面基本实现全覆盖。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新建改造9所农村学校教学楼,9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完成雅臣中学主体工程建设,雅臣小学建成投入使用,教育资源布局更加合理;全面实施1143项公共卫生免费服务,疾病防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2.6万名育龄妇女全面实施12项免费计生服务,发放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194万元;推进数字电视网络改造和转换,用户达到16万户;积极开展文化遗产申报,我市国家级非遗项目数量位居全省县(市)首位。
——社会治理成效明显。继续推行“1+3+N”模式,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顺利完成了村委会换届工作;深入开展法治五常创建工作,坚持打造哈尔滨地区最平安县(市),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刑事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0.4%,我市被评为全国法治创建活动先进市;全面推进拆迁回迁“百日攻坚战”,完成回迁安置2918户,保持了社会稳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防控体系,饮食用药安全保障水平和科学监管能力不断增强。
六、坚持转变作风提效能,政府建设得到新加强
按照中央、省市和我市市委的安排部署,始终坚持把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凝聚党心民心、转变政风行风的重要抓手,作为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深入开展“七查七治”、“五查五清”等活动,清理超标准办公用房11207平方米、公务用车49台,公务接待费同比下降38.5%。开展清理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工作,清理各类人员780人。自觉主动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全年接受人大视察和执法检查18次,政协视察和调研14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234件,办复率达到100%。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对全市行政审批事项进行清理,下放审批事项41项,保留200项,取消119项。全面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前置改后置24项,取消企业年审年检10项。深入开展审计监督,全年共纠正和规范挤占挪用专项资金、“三公”经费超支等17个方面的问题,保证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强化行政监察,查处违反工作纪律问题13起,行政问责23人。
统计、物价、档案、地震、气象、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国防教育、双拥和民兵预备役等各项工作都取得显著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成绩来之不易,发展令人振奋。这是市委统揽全局、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人大依法监督、鼎力支持和政协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结果,是百万人民拼搏进取、艰苦奋斗的结果,是驻五单位以及社会各界积极配合、合力共建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五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和公安民警,向无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向所有关心支持五常发展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勤劳果敢的百万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存在的突出问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工业短板的问题亟待解决,稳增长的任务十分繁重;产业发展不充分,农业产业链条短,支撑发展能力有限;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不足,资源优势没有充分释放;城镇化水平低,城市经济发展缓慢;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还不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仍需加大;部分领导干部在新常态下茫然若失,畏事避事,执行力有待进一步加强;经济发展环境还不够优化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保持清醒头脑,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