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汉绣众筹项目情况说明前言 汉绣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它起源于西汉,可以追溯到东周时期的楚绣。汉绣作为长江流域绣带上的四大名绣之一,它早于湘绣,可与苏绣、蜀绣相媲美,它融汇南北诸家绣法之长,是唯一注重“男工绣”的绣种,关键绣法“传男不传女”,现存的老艺人也以男性居多,在十九世纪中叶发展到鼎盛。汉绣绣品主要有四大类,即民俗产品、舞台文艺用品、宗教文化用品、灯会庙会产品。1910年和1915年,汉绣制品在南洋赛会和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奖。 汉绣的纹样浑厚、生动、古朴、有趣,承袭了楚绣艺术富于想象的表现手法和浪漫主义的艺术特色,色彩中的富丽、浓烈承袭了楚绣的对比明暗色调的独特风格;针法技
2、艺中的环针、齐针、钉金承袭了楚绣锁绣、平绣和钉线绣的技艺。从这个意义上说,在荆楚大地上逐渐成长和发展起来的汉绣,与楚绣有着血缘上的相通性。汉绣的艺术特色1. 粗而不陋,平中见巧-汉绣的直观效果 “粗狂豪放,明丽活泼”。这是观赏汉绣的第一直观感受。汉绣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对当地民间刺绣存在着较大的依赖性,汉绣制品多数用于民俗活动,在绣制过程中要求精工细作,有追求粗狂豪放的艺术效果。特别是堂彩、帐幔、彩篷、戏衣等的特色更为突出。这类绣件在使用时多是高悬和远观。设计绣制时都需要考虑其实用效果,它们都是远看完美磅礴,近观精巧耐看。装饰厅堂是满堂生辉,用于喜庆,绚丽多彩。这种特色是汉绣的设计、配色、造型
3、、针法等诸多方面的综合表现。2. 花无正果,热闹为先-汉绣艺术的设计特色 汉绣艺人在创作实践中深受当地民间刺绣的熏染,极力追求民间刺绣的那种淳朴、诚挚的效果。形成了“花无正果,热闹为先”的美学思想,并以这种美学思想主宰着画面的母体。“花无正果”中的花是指绣面中所表现的内容,即各种纹样。如:人物、动物、花卉、器物等,及藤蔓、卷草、水纹、云气等。而“无正果”则是对这些纹样的安排、布置不受自然形态和自然规律的束缚,可以任意处理。如:根、枝、花、叶的关系,人物、动物等主体所在的环境和位置,可以按画面的需要任意安排。“热闹为先”就是力求画面充实、丰满,追求富丽堂皇的热闹氛围。汉绣在设计纹样的组织结构和章
4、法上多采用对称,自由连续和散点填充的形式。并常围绕主题进行多层次装饰的处理手法。是绣面呈现出奔放无羁、斑斓夺目的艺术效果。3. 简洁多变,尽情发挥-汉绣针法特色汉绣在绣制的过程中极为重视绣工技艺的发挥。汉绣的设计只在绣面上处理好章法,粗略勾画出人物、动物、花卉的基本形象。更需要靠绣工按师辈教给的技艺在这粗略的墨稿形体上自由地逐步深入加工绣制,尽情发挥自己的各种表现技能,直至完美的效果。如绣一百零八将,就有一百零八个不同的任务面部的开脸子(汉绣刻画人物的技法)全凭绣工以铺、垫、扣、压等简洁的针法来完成,并表现出各个人物的性格特征。4. 艳而不俗,明快清新-汉绣的配色特色 “花无正果,热闹为先”的
5、美学思想在汉绣的配色方面也充分体现。汉绣制品多用于民俗活动和民间生活之中,民间淳朴的配色方法也融进汉绣艺术之中。在绣花鸟时多以红色系列与绿色系列的对比为主体,以紫色、蓝色、绛色、灰色为铺助色。盘金线界边是汉绣的重要环节和手段,无论是汉绣人物还是花鸟建筑都需要金线、银线界边。并以黑线、白线点缀而产生醒目的效果。金色、银色、黑色、白色的作用发挥得极为充分,不但丰富了色彩,加强了气氛而且更深入刻画了对象。汉绣配色虽然五彩缤纷,明快艳丽但毫无俗气的感觉。这可看出汉绣配色的妙处。汉绣的现状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刺绣生存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由农业文明进一步转化到工业社会,剧烈的社会变革
6、使民族传统手工艺未能马上适应,汉绣受工业化发展的影响,受人们生活方式变化的影响,已经到濒临灭亡了,由于还没有调整适应广大群众的新需要,汉绣的发展遇到了严重的困难。 为了挽救这一技术,目前不少地方文化馆、艺术街都在邀请汉绣艺人入驻,但实际情况并不容乐观。要重振汉绣雄风,必须结合文化传统和市场喜好走一条“雅”、“俗”共存的产业道路,既要体现汉绣作品的民俗性,也要追求作品的工艺化和审美感。项目推广本项目对汉绣发源历史根基进行追溯,与多位传承人老师以及专业院校进行紧密合作,通过市场化、产业化发展路径的实践,充分提炼荆楚文化的精髓,采用精致典雅的中国风与简约时尚的国际风相辅相成的设计理念,推广汉绣项目。
7、项目团队介绍1、 专家团队Kuzmichev Victor 男/52岁/教授、博士/服装数字化技术研究俄罗斯伊万诺纺织大学首席教授、服装学技术博士、服装科学与艺术学科带头人,于1997年被俄罗斯授予自然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服装学领域的研究。至2000年来,主持了俄罗斯高教委、俄罗斯教育部、莫斯科科学技术研究所、俄罗斯科学进步基金等13个科研项目。担任国际纺织服装研究生学术会主席,获得2002年俄罗斯教育部“优秀教育人才”称号、2005年俄罗斯高教联盟荣誉勋章,鉴于以上突出成果,2011年,俄罗斯自然科学园授予“科学学派创始人“称号。叶洪光 男/42岁/教授、博士/汉绣与纺织非遗研究武汉纺织大学
8、服装系主任,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主任,服饰文化遗产研究方向科学带头人,2009年毕业于俄罗斯伊万诺纺织大学,获博士学位,出版多本服装与设计类专著与教材,主持并完成多个非遗文化相关项目,获得2014年度中国纺织总会“纺织之光”教育奖。服装识别软件visual image获得俄罗斯国家专利局发明专利,多次受邀参加国际服装节并担任大赛评委。冯泽民 男/62岁/教授/汉绣与纺织非遗研究1951年生于湖北武汉。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教授、高级工艺美术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艺术设计教学、服饰文化与史论研究、纺织服饰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2、 传承人团队任本荣 汉绣项目省级代表传承人、中国刺绣艺术大师、
9、湖北省工艺美术大师任本荣,出身于汉绣世家,是汉口绣花街上最后一代传人。精通汉绣的剪样、画活、配色、刺绣、成装等全套工艺流程及产品造型设计制作的民间艺术家。其作品享誉海内外,深受人们喜爱。黄圣辉 汉绣项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黄圣辉,将汉绣与湘绣传统针法技艺进行比较分析并融会贯通,同时将自己的刺绣技艺融入汉绣体系中,自主创新出了一种独特的蹦龙针针法,在业界被誉为独创。姜成国 汉绣项目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姜成国 ,近20年里主要从事戏衣的纹样设计、刺绣工艺制作的工作,一直从事汉绣戏衣的舞台用品的设计制作以及传统婚庆民俗的相关工作。同时还为汉绣走向市场,开创新的产品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任炜 汉绣项目市级代表性传
10、承人任炜,出生于汉绣世家。协助父亲任本荣恢复汉绣四大类产品,完成一系列宗教庄严的绣制。成功申报“武汉汉绣”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参与“汉绣”地方标准的编制工作。王燕 汉绣项目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王燕,经过多年的训练和实践,他熟练掌握汉绣的传统针法及工艺技术,所绣制的绣品即保持了传统汉绣的风格特征,又体现了时代的风貌。王子怡 汉绣项目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王子怡,学习苏绣、湘绣、苗绣、汉绣,擅长汉绣盘金彩绣,并擅长汉绣作品风格的创新。在汉绣的实践中,注重汉绣传承的理论研究,总结齐了“三位一体”的传承观点。王炜佳 汉绣项目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王炜佳,出生于汉绣世家,师从外公任本荣先生。从事汉绣设计制作已有5年有余
11、。3、 设计团队以武汉纺织大学汉绣设计、汉绣与纺织非遗研究方向的教授、教师及硕博士研究生为主体的研发设计团队和汉绣传承人团队。项目产品类型1、 日用家居系列:如床上用品(床单、被套、套枕、床围、抱枕)、沙发靠垫、高档旗桌、高档餐具配件等;配饰系列:如围巾、方巾、披肩、头饰、单肩包、晚礼服包、钱包、手袋等;收藏精品系列:研发创作汉绣精品传世之作,适用高档酒店、会所、私人收藏等;商务定制系列:如商务领带、服饰、办公用品等。 2、产品定制-汉绣旗袍刺绣和旗袍都是最具中国特色的经典国粹,如果说刺绣是一阕旧词,那么旗袍就是一首婉约诗,他们都将东方女性的神韵荟萃期间。汉韵臻绣品牌推出最新一季的旗袍系列,主
12、要包括花卉、山水、龙凤等,通过将传统旗袍古典韵味与现代时尚审美的融合,突出汉绣充满丰满,富丽堂皇的热闹气氛,运用旗袍简洁明朗的线条,丰富多姿的款式,质地轻盈的面料,打造现代女性端庄典雅的个性,更是衬托出女性优雅、柔美、妩媚的风情,华丽而不张扬,正所谓“凡间汉绣云裳艳,世上娇媚旗袍情”。 众筹赠品回报1、汉绣卡包2、盘金钱包盘金钱包采用汉绣的“平金夹绣”法,分层破色、层次鲜明,整体风格以写意为主,是尊贵与身份的象征。3、花卉手包汉绣花卉手包做工精细,采用实绣,使钱包完全不褪色,完全靠汉绣传承人一针针的绣起来。手包色彩绚丽,给人富丽堂皇、浓墨重彩之感。4、真丝晚宴包汉绣真丝晚宴包采用丝线以实绣完成,且双面针刺使其针脚短、排针密,即使用手搓、揉、折、叠,也可保持晚宴包不跑线,不起泡。整个钱包画面结构紧凑,布局丰满,给人枝上生花,花上